2025年3月30日,全球RWA数据产业大会在海南博鳌亚洲论坛国际会议中心(博鳌亚洲论坛永久会址)盛大开幕,3月31日下午圆满闭幕。大会为全球资产数字化提供了中国方案,开启了中国RWA从“跟随者”到“规则制定者”的新纪元。
3月30日大会开幕式
(图 | 刘晓峰)
会议伊始,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刘晓峰开幕致辞。他指出:RWA与AI技术的深度融合,正重构全球产业格局。海南是国家数据跨境流动先行区,RWA加速器以“数据跨境+资产上链”的创新实践,为中国乃至全球的资产数字化浪潮提供了示范样本。“中国正从RWA‘跟随者’向‘规则制定者’跃迁,需突破技术瓶颈、坚守合规底线,以政、企、学、研、资五方联动,打造从‘资产数字化’到‘跨境流通’的全链条生态,抢占数字时代战略高地!”
香港区块链技术应用协会主席、联合国数字安全联盟元宇宙委员会会长、深圳市信息服务业区块链协会会长郑定向,代表大会主办方致欢迎辞,并作了《全球RWA发展趋势与中国实践》的报告。郑定向认为,RWA是推动人类社会从工业文明走向数字文明,从现实世界走向元宇宙的关键路径,全球市场正经历“制度驱动+技术赋能”的双轨变革:欧美依托成熟的监管框架(如MiCA法案)和以太坊生态占据先发优势,亚洲则以香港监管沙盒、新加坡数字资产创新探索差异化突围。中国应立足“合规先行+技术自主”双轮驱动,构建“海南数据跨境-香港资本通道-国际市场交易”的闭环生态,通过国家级联盟链实现资产数字化、依托海南数据跨境通道对接香港募资、联动国际交易所形成二级市场;同时以标准制定争夺规则话语权,推动数字人民币、港元稳定币与RWA融合应用,建立跨境估值体系和专项基金支持中小企业转型,最终将“中国实践”升维为全球标准,重构实体经济价值体系,为数字经济注入新动能。
国际领袖报告:王春晖《全球数据要素治理与RWA融合路径》
(图 | 王春晖)
王春晖提到,数据要素化的本质是以使用价值重构生产关系,其发展路径必须根植于中国实践,形成“资源-要素-产业”三位一体的闭环生态。他提出,数据资源作为生产要素的前提是完成从原始数据到经济资源的跃迁,尤其是公共数据需通过“履职产生”(非主动收集)的规范化开发形成高纯度资源池;数据要素的价值逻辑则体现为“隐形参与”而非显性产出,如同土地孕育万物却不显于果实,其核心在于通过技术融合改变生产函数;而RWA的中国特色路径在于剥离金融化风险,以物联网认证数据锚定实体资产,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从“数实融合”转向“实数共生”,最终构建起以国家文化价值观为基座、以产业升级为目标的数字文明新范式。
院士报告:李立中《智能时代RWA、AOM产业真正的价值与意义》
(图 | 李立中)
李立中提出,RWA(现实资产通证化)与AOM(资产属权标识)是重构生产关系的核心技术:RWA通过资产代币化激活经济循环,其中金融资产证券化需规避法律风险,而实物资产代币化更具可行性;AOM作为符合物权法的数字标识技术,可实现商标、专利及实物资产的链上映射确权,促进产业流通与价值公平分配。针对当前消费需求与能力失衡导致的经济逆循环,其主张通过区块链对生产资料和行为数据确权,将民众身份升级为"产业合伙人",使其参与剩余价值分配,形成"消费-分配-再消费"的正向闭环,如思帕蒂娜酒通过消费股权化推动去库存的实践案例。未来国际应以RWA为主导构建价值互联网,国内则立足AOM结合元宇宙实现虚实融合,最终通过数据资产普惠化填补消费缺口,推动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主办方主题演讲:刘臣《链上数据分析工具如何推动RWA与AI融合创新》
(图 | 刘臣)
刘臣指出,链上数据分析工具通过为真实世界资产(RWA)通证化提供精准的资产估值、风险监测和交易合规保障,同时为人工智能(AI)模型训练和实时决策构建数据基础,进而深度整合两领域优势——一方面通过多维度数据分析实现更精准的风险评估与管理策略制定,另一方面挖掘链上数据价值驱动业务模式创新,最终推动RWA与AI在风险控制、智能决策和应用场景等层面的融合创新,释放协同发展潜力。
成果发布仪式
随后,举行了《连锁企业RWA服务与认定标准》发布和《声呐链上流量聚合器》发布仪式。郑定向、刘臣、王春晖、李立中、李大为、曲强、陈志刚、朱新兰、张文平、何泽林、杨毅、张蕾共同参加了启动仪式。
《连锁企业RWA服务与认定标准》发布
《声呐链上流量聚合器》发布
主题演讲:朱新兰《数据通世界,资产向善:RWA时代的中国方案》
(图 | 朱新兰)
朱新兰提出“资产向善”的RWA中国方案,它构建更优价值机制,从投机走向共益。中国凭借湾区数字产业优势与海南政策便利,推动生态、中小企业、文化社区资产RWA化,这是底层逻辑重塑,是中国在数字经济的承诺与智慧输出。
主题演讲:张文平《走进RWA数字资产新时代,赋能实体经济发展》
张文平指出,海南依托"先行先试"政策优势构建RWA全球化枢纽,与浙江83%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率形成战略协同,这种"政策破局+产业深耕"的双轮驱动模式,生动诠释了数字经济突破发展瓶颈的核心逻辑。
圆桌论坛一:传统企业在RWA时代的机遇
(主持:张雯,刘臣、张文平、邓耀华、于岳强、向军)
刘臣认为在RWA的应用过程中,监管风险最为突出。他指出,国内政策的不确定性迫使RWA项目依赖海南、香港等特殊通道实现跨境合规,而资产来源和权属的审查又需满足多地的穿透式监管要求,企业若缺乏专业支持将难以完全合法化。此外,RWA作为新兴领域,配套体系尚未成熟,企业面临较高的合规门槛和法律风险。因此,他建议企业在探索RWA时应优先确保技术路径符合跨境监管框架,如海南试点政策,以避免因合规问题影响长期发展。
张文平虽未直接回答风险问题,但其强调跨区域协作的重要性。他提出“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的理念,认为企业需加强长三角、海南等地区的联动,共同构建RWA生态,争取国际话语权。这种合作模式有助于分散风险,并推动行业整体合规化发展。
邓耀华从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出发,指出RWA的核心价值在于解决传统融资渠道的高门槛问题。他认为,通过将固定资产(如设备)代币化,中小企业可以释放流动性,而数字交易平台能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他建议推广声纳链等工具,让更多中小企业“看见并学会使用”链上资产,从而实现普惠金融和共同致富。
向军聚焦RWA人才储备问题,强调行业需要既懂区块链技术又了解实体经济的复合型人才。他介绍,目前通过公益培训和跨界融合(如金融、消费领域人才转型)来培养这类人才,并认为未来5-10年复合型人才将成为RWA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他建议企业在布局RWA前先夯实自身数字化基础,避免盲目上链导致风险。
于岳强则从宏观趋势出发,认为RWA与AI的结合是未来确定性方向,将重塑资产流动性和信任体系。他呼吁企业摒弃观望心态,主动学习浙江等地的数字化转型经验,通过技术融合和政策借力掌握主动权。他的代表性观点“我命由我不由天”强调企业必须积极拥抱变革,否则可能被时代淘汰。
总结:嘉宾一致认为,RWA与AI的融合是传统企业转型的“确定性未来”,但需以合规性为根基、数字化转型为前提、区域协作为跳板,最终实现从“国内排位”到“国际话语权”的跃升。企业若固守旧模式,将成“无源之水”;主动革新者,则有望在“虚实共生”的新生态中重塑价值。
主题演讲:曲强《AI Agents×Web3:数字文明的范式跃迁》
(图 | 曲强)
曲强认为,生成式AI与Web3的深度融合将引领数字文明的范式跃迁:在技术层面,Transformer架构驱动的多模态AI与去中心化Web3经济结合,通过AI增强型DAO、动态DeFi协议和代币化AI服务重塑数字资产生态,实现智能体与RWA的价值联动;在治理层面,需突破链上AI计算效率瓶颈与法律合规性障碍,通过计算-存储协同优化、智能合约法律逻辑嵌入及AI审计工具构建技术-制度双重解决方案;最终通过"速赢场景验证-核心技术突破-生态体系重构"的渐进路径,推动资产代币化、合规自动化与风险管理智能化三大支柱建设,完成数字资产从工具创新向范式革命的跨越。
(图 | 沐华忠)
沐华忠指出,在RWA(现实世界资产)与AI深度融合的时代背景下,传统企业面临数据隐私保护与跨境流动的双重挑战,而离岸隐私计算通过整合云计算、区块链及加密技术,以“数据可用不可见”为核心,为企业开辟了数字化转型新路径——该技术既能将线下资产与客户数据转化为合规的数字资产以提升竞争力,又能依托海南自贸港的政策红利及数据安全基础设施,构建跨境协作信任机制,典型案例如房产代币化平台已实现资产流动性跃升与风险可控。他强调,离岸隐私计算不仅是破解数据主权与价值矛盾的关键工具,更将成为传统企业重构商业模式、抢占全球化先机的战略支点,呼吁企业主动拥抱技术变革,在隐私计算框架下加速资产数字化与AI应用的深度融合。
RWA项目战略合作仪式
(图 | 香港区块链技术应用协会与海口市区块链协会达成战略合作)
(图 | 生纳(香港)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成立RWA加速器运营中心)
(图 | RWA加速器孵化全球首个元宇宙RWA项目——元梦空间)
圆桌论坛二:传统企业RWA的中国实践
(主持:于小丽,任鑫、李大为、朱新兰、陈九)
于小丽认为中国在RWA领域需要从规则跟随者转变为标准制定者,强调要在合规框架内探索创新实践。她主张通过政产学研协同,推动RWA在艺术、农业等实体经济领域的应用落地。作为政策研究者,她特别关注如何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数字资产发展路径。
任鑫从文化艺术数字化角度出发,认为RWA是推动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工具,中国五千年的书画艺术需要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资产化和国际化,这不仅是市场价值的体现,更是文化自信的彰显。任鑫特别强调,艺术无国界,但需要解决艺术家创作与商业化的矛盾,通过数字技术让艺术家能专注创作,同时让作品获得应有的市场认可。
李大为从技术落地角度分析了RWA在传统产业的应用困境。他以蛋鸡养殖为例,指出农业RWA必须走全产业链赋能的路径——从饲料供应、生产过程到销售终端全部上链,才能实现20%-30%的利润提升。李大为认为,RWA实践的最大阻力是观念转变。他提出,RWA可能是中美数字经济博弈的突破口,中国应通过高价值国有资产上链,建立全球资产配置的新规则,而不是继续做工业时代的标准跟随者。
朱新兰提出RWA要服务于“资产向善”。对于监管问题,她呼吁加快“合规沙盒”试点,借鉴迪拜经验建立中国自己的审核体系。作为两岸三地交流的推动者,她强调中国必须制定自己的RWA标准,“让中国标准引领全球”才是大国应有的担当。
陈九以犀利风格直指RWA落地的核心矛盾:传统行业对加密经济缺乏认知,就像“地球人不想去火星”。他分享在不良资产、大健康和传统金融三个领域的实践,认为当前最迫切的是解决企业债务危机这一“刚需”。陈九提出RWA三要素新解:Risk(风险)、Win(赢家)、Action(行动),强调“没有行动一切都是空谈”。对于监管困境,他给出极具中国特色的解决方案:“当找不到镣铐时,就披着红旗跳舞”——在海外市场验证模式,同时坚守合规底线,最终反哺国内。在他看来,RWA的难度远超比特币,但也是真正改变游戏规则的机会。
主题演讲:于小丽《RWA数据资产定价模式探析》
(图 | 于小丽)
于小丽从数据要素经济学本质出发,系统论证了数据资产定价模式创新对重构数字化生产关系的深远意义。她指出,数据要素的无限可复制性颠覆了传统生产资料占有逻辑,推动劳动者群体实现资产占有权转移;在生态型双边市场结构下,数字经济呈现要素中间产品与最终产品的需求依存性及平台-应用双向外部性特征。针对传统定价模型(成本法、收益法、市场法)的固有缺陷,其创新提出空间贴现模型(DCAPM),突破时间维度局限,通过共时性空间效用的边际回报评估实现场内场外联合定价机制,将直接定价与间接定价范式相融合。这一理论突破不仅为RWA(实物资产通证化)实践提供了"共享占有+分配制度改革"的操作框架,更通过赋予大众劳动者资产定价权,重构了"生产资料占有-价值创造-收益分配"的全产业链条,标志着数字经济时代生产关系的范式变革。
主题演讲:陈九《如何赢在RWA?》